Chú thích Sát_Tất

  1. 《元史·卷一百十四·列傳第一》: 一日,四怯薛官奏割京城外近地牧馬,帝既允,方以圖進,后至帝前,將諫,先陽責太保劉秉忠曰:「汝漢人聰明者,言則帝聽,汝何為不諫。向初到定都時,若以地牧馬則可,今軍蘸俱分業已定,奪之可乎?」帝默然,命寢其事。后嘗於太府監支繒帛表裏各一,帝謂后曰:「此軍國所需,非私家物,后何可得支?」后自是率宮人親執女工,拘諸舊弓絃練之,緝為紬,以為衣,其韌密比綾綺。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,后取之合縫為地毯。其勤儉有節而無棄物,類如此。
  2. 《元史·卷一百十四·列傳第一》: 胡帽舊無前簷,帝因射日色炫目,以語后,后即益前簷。帝大喜,遂命為式。又製一衣,前有裳無衽,後長倍於前,亦無領袖,綴以兩襻,名曰比甲,以便弓馬,時皆倣之。后性明敏,達於事機,國家初政,左右匡正,當時與有力焉。
  3. 《元史·卷一百十四·列傳第一》: 十三年,平宋,幼主朝于上都。大宴,眾皆歡甚,唯后不樂。帝曰:「我今平江南,自此不用兵甲,眾人皆喜,爾獨不樂,何耶?」后跪奏曰:「妾聞自古無千歲之國,毋使吾子孫及此則幸矣。」帝以宋府庫故物各聚置殿庭上,召后視之,后徧視即去。帝遣宦者追問后,欲何所取。后曰:「宋人貯蓄以遺其子孫,子孫不能守,而歸於我,我何忍取一物耶!」時宋太后全氏至京,不習北方風土,后為奏令回江南,帝不允,至三奏,帝乃答曰:「爾婦人無遠慮,若使之南還,或浮言一動,即廢其家,非所以愛之也。苟能愛之,時加存卹,使之便安可也。」后退,益厚待之。